保持联系
姓名 *
电话 *
留言内容 *
免费参观预约
填写预约人信息
名:
话:
验证码:
区:
本人同意泰康之家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40060-95522
联系我们
授权同意
本人授权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司”) ,基于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的目的,将本人提供给贵司的个人信息、本人享受贵司服务产生的信息(包含本条款出具/签署之前提供和产生的信息)以及贵司根据本条款约定查询、收集的信息,向泰康集团或合作机构披露,同意贵司将其用于存储、查询、开展市场调查、信息数据分析及为本人提供服务等合法途径。 本人承诺向贵司提供的个人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授权贵司或泰康集团向合作机构对本人的个人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验,并承担因个人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造成的一切责任。
同意
关闭
业务合作
* 企业名称:
* 联系人姓名:
* 手机号码:
邮箱:
合作描述:
请准确填写您的企业信息及联系方式,在提交合作意向后,我们会根据
您所填写的内容,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您提供服务。
别出心裁!“80后”老兵用湘潭话演绎长征故事

创建时间:2023-08-07

“银龄悦读,共沐书香”,由国家老年大学主办、泰康乐学奖学金支持的“国家老年大学2023年全国老年教育诵读教学成果展”已进入展示投票阶段。让我们伴着诵读之声,踏进泰康居民们的宝藏精神世界,为银发学霸们精彩的作品打call吧!


1.png


本期将为大家展示泰康之家·湘园战队带来的作品及作品幕后的精彩故事。他们分别是: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采桑子·重阳》、孔庆民《七律·长征》、陈德义《蝶恋花·答李淑一》。


2.jpg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泰康之家·湘园长辈们的故事里,一起赏析他们的精彩作品吧!


作品一赏析:

“我们是湘园快乐的念诗人!”


3.png

《采桑子·重阳》

朗诵者: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


舞台上,“85后”的康士茹奶奶,拄着拐棍将《采桑子·重阳》的创作背景娓娓道来:“1929年,那是中国革命史上至黑的岁月……”来自泰康之家·湘园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的叔叔阿姨们,身着民国服饰,精神矍铄、情绪激昂地朗诵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声音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隔着屏幕也让人深感动容。


4.4.png

4.3.png

4.2.png

4.1.png

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的演出留念


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的叔叔阿姨,大多出生于上世纪30、40年代,诵读班老师汤坚贞阿姨表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对毛主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我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里,是毛主席诗词给了我力量。人生很多痛苦体现在晚年,我就想带着大家一起读毛主席诗词,从中去汲取精神滋养,让我们的晚年在诗与远方中度过。”正如朗诵作品中,叔叔阿姨们的口号一样:“诵读毛泽东诗词,重温红色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饱满我们的热情,我们是湘园快乐的念诗人!”


5.1.png

5.2.png

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的学习日常


去年7月,曾是教师的汤坚贞阿姨在泰康之家·湘园创立了毛泽东诗词诵读俱乐部。然而在成立之初,很多长辈都有畏难情绪:我们普通话也说不好,大多数人都带着乡音,还能朗诵毛主席诗词吗?当时,汤阿姨就表示:“只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那么这个朗诵就是美的。有些朗诵不用普通话,听着也很美,就像泉水叮咚一样。”解决了思想问题后,叔叔阿姨们也都慢慢喜欢上了朗诵。

“这次参赛的朗诵形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上课的形式。”汤阿姨介绍道,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先将诗词的创作背景以故事形式讲述出来,等大家的情绪都进入了状态,再一起诵读。“最多的时候有80多个人来听课,每一个人都非常专注,大家一起读毛主席诗词是特别快乐的一件事!”


6.1.png

6.2.png

诵读班老师汤坚贞阿姨


“朗读并不需要繁华舞台的铺陈,可以在家中洗碗的间隙或者任何场合中进行,并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我们用心灵的感悟去演绎,就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汤阿姨分享了她的朗诵秘诀并满怀憧憬道,“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毛主席诗词诵读队伍中,从中获取精神力量!”


作品二赏析:

戎马生涯,铸就诗词情


7.png

《七律·长征》

朗诵者:孔庆民


军人出身的孔庆民叔叔,身姿笔直挺拔,声音饱满洪亮,以方言的形式朗诵了毛主席著作《七律·长征》。“红军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在长征途经的11个省份撒下了革命的种子。毛主席这首诗把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展现地淋漓尽致,我非常喜欢,所以这次选择了这首诗参赛。”

朗诵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孔叔叔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方言。他选择以湘潭话为基础,将朗诵进行一番个性化的演绎,就连细微之处也不放过。比如“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中,方言中原本应该将“闲”读作“hán”,但是为了更好地押韵,同时也更易于观众理解,孔叔叔将其调整为“xián”,细致地考虑背后展现出孔叔叔对诗歌表达的极致追求。


8.1.png

8.2.png

孔叔叔在泰康之家·湘园参加活动


孔叔叔11岁时参军入伍,在154师宣传队受到了艺术熏陶和革命教育。进入空军后,孔叔叔曾三次到正规的军事干校学习,对部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很喜欢写小剧本,当时创作的话剧《春暖花开》还获得了沈阳军区创作奖,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先后写了七个小话剧。”

入住泰康之家·湘园后,优美的环境、便利的生活、丰富的业余活动为孔叔叔提供了创作沃土,“我现在记忆力不好,但是年轻时当兵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所以在湘园,我就把小时候当兵的故事进行了编辑整理,最终用55天创作了《小兵的故事》一书。”


9.2.png

9.1.png

孔叔叔和夫人李福霞阿姨


平日里,孔叔叔除了喜欢朗诵毛主席的诗词,还喜欢拉手风琴,“在部队的时候,不论到哪里,我拉着手风琴,战友们就可以一起唱歌。”一日当兵,一生是兵,一夕从戎,一生光荣。孔叔叔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他心中的军魂仍在熊熊燃烧!


作品三赏析:

寄托精神,心怡晚年


10.png

《蝶恋花·答李淑一》

朗诵者:陈德义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幼受到毛泽东思想的熏陶,陈德义叔叔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崇拜。“毛主席的诗词普遍都是气势磅礴的,而《蝶恋花·答李淑一》这一首诗词与其他作品有很大不同,它是比较婉约的。其中,我最喜欢‘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句,感情上的跌宕起伏已达到高潮,前面是对妻子和战友的怀念,但在诗词最后又讲到了革命的胜利。”


11.2.jpg

11.1.png

陈叔叔和夫人杨爱云阿姨


陈叔叔从小学起就与朗读结缘,学习路上克服了重重阻碍。“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叫我们读课文,告诉我们不能平铺直叙地念,而是要带有感情和抑扬顿挫地读。初中时,我不幸染上口吃的坏习惯,下定决心要改变,因为我这一生中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所以,我就天天读、天天练,还去客串了广播员。在大学之前,我一直说的是武汉话,为了练习普通话,我就找了一个说普通话的广播员朋友一字一句练习,慢慢地我的普通话就说的很标准了。”


12.2.png

12.1.png

陈叔叔和家人


谈及朗诵这件事,陈叔叔坚信,一个好的朗诵者首先要愉悦自己,才能带入感情,才能够真正打动听众,让他们产生共鸣与认同。“比如这一次,有很多人被我的朗诵打动了,还给我点赞,我情不自禁地就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诗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换翎无意返长空,去甲有心享泰康’,这就是我自己的心情。到了我这个年龄,身体上遭受了病痛的折磨,精神上也已经没有了豪放的追求,我现在就想健健康康的在湘园度过我的晚年。”


13.png

泰康之家·湘园


来到泰康之家·湘园之前,陈叔叔一直认为住养老机构的都是不能自理的人,“现在我发现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在还能自理的时候住进泰康之家,还可以去参加更多活动,能够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泰康之家·湘园长辈们的幕后故事充满温暖和情感,他们用动人的诵读,道出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更展现了“逆龄而上、活出精彩”的积极态度,让我们一起为湘园的长辈们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