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4-01-08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泰康真正是先行先试的,做这个事情我自己也觉得挺骄傲的,我们走在前边,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正常的,只要能坚持住,十年以后一定是赢者,我们希望对中国养老行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按照我国失能老年人与护理员4: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200多万名护理员。
然而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50万人。在人才缺口之外,养老行业收入待遇低、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形势下,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1 养老人才培养难在哪儿?
“10年前,养老行业不景气,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就业;现在行业景气了,年轻人还是不愿来。”一位养老机构从业者表示,人才缺失让养老这一“朝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对全国65所高职院校养老相关专业近1000名毕业生三年就业跟踪调查显示,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第一年离职率50%,第二年达70%,第三年已接近100%。
为什么年轻人在养老服务行业难以坚持?不少护理学专业的年轻人坦言,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性价比”是核心的考量。比起福利待遇较好、有稳定保障的医疗机构,养老行业在待遇保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可度也普遍较低。
在传统印象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往往被贴上“一高三低”的标签。所谓“一高”就是年龄偏高,从业者通常以40岁、50岁居多;“三低”则是指学历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
另外,职业上升空间不足也是许多养老机构人员流失率较高的一个原因。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养老服务大多只限于基础的照护和服务工作,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如何提升?职业发展如何规划?都是令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的问题。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人才培养也是一大挑战。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工作,养老服务所面对的是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需要更多医学、护理学等专业背景知识,还需要从业者有更高的综合素养。
02 如何推进养老人才培养建设?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护理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等趋势,医疗、养老与护理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护工数量和质量“缺口”亟待补齐。养老人才培养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养老体系的正常运转。
近年来,政府不断探索建立护工的规范化管理制度。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要求。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激励评价等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不断优化相关院校养老服务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入职补贴和社会保险政策,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提升养老护理职业的尊重度、安全度、认可度。
在具体实践中,大型养老机构也在发挥着示范作用,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泰康也一直走在人才培养建设的前列,不仅提高专业护理等养老服务人才的待遇保障,还提供可预期的职业晋升通道,构建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水平。
目前,泰康之家在全国共有20家养老社区投入运营,已入住居民突破11000人,养老服务人员约有12000人左右,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照护、饮食起居等各项服务保障。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如何应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现状?在人才培养建设方面有哪些实践经验?本期,我们特别专访泰康之家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吴蕾蕾,一起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之道。
03 泰康之家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之道
专访泰康之家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吴蕾蕾,以下为采访内容节选:
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显著的人才缺口, 您认为“用人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蕾蕾:我认为还是全社会对于这个行业的一个认知的问题。比如说到护理员,大家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知还是一个“伺候人的”、比较低端的身份和角色,这种对行业和对养老服务性质的认知一定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的选择,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不得不经过的一个阶段和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今天他们对于养老平台的建立、对于从业人员的认知,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过程。我相信十年、十五年之后,养老行业社会地位的认可度和从业人员心理上的获得感、价值感会越来越好。
养老服务充满挑战,如何找到最适合的人才?
吴蕾蕾: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还是有一定特质的。我们面试时首先要问应聘者“为什么愿意干这一行?”“为什么愿意跟老年人打交道?”就是要了解清楚对方从事养老服务的意愿,考量其是否具有耐心、爱心、责任心这“三心”,这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要保障服务人员提供最贴心的、最安全的、最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在泰康之家,我们也是用这样“三心”的理念为居民服务的,并且看到了反馈和效果。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看到护理人员和一个老奶奶手拉着手散步,周围的人跟我说那个居民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之前家属曾经把她接回家里一段时间,但是患者特别不适应,我们的工作人员去接,老奶奶一眼就认出了护理小姑娘,哭着说“你怎么才来接我?”,但那时她已经连家人都不认识了。正是朝夕相处和耐心陪伴,让泰康的护理人员成为了居民重要的陪伴者和支持者,我觉得很伟大。
其实,善良、有同理心、有爱心是很多人共同的特质,不仅仅是养老服务人员具备的。只不过通过这样一个行业、职业、机会,从业人员得以将自身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向外界展现出来。他们的性格特质并非经过刻意培养和挖掘,更多是一种自然本我的流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样的人识别、筛选、引进过来。
同时,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特点是人与人直接接触、面对面交流,许多从业人员也能从被服务对象身上学到东西,从老年人身上汲取营养、收获成长,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与其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共鸣,进一步获得价值感。
人才不仅要干得好,还得留得住。留住养老服务人才,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泰康之家有何探索与经验?
吴蕾蕾:老年人往往希望由熟悉的面孔在身边服务,所以我们尽量保持团队稳定,不希望队伍“大进大出”,更不会靠“洗牌”年轻人来降低人力成本。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和有保障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养老服务人才在泰康和行业里持续发展。如此,让人才得以沉淀下来。沉淀就是一种品质,是更大意义上的成本与效率的优化;团队稳定,才能保障服务品质的稳定,让居民的体验好,满意度高,这对我们来说也存在挑战。
为了让人才真正沉淀下来,我们关注人员的持续成长。泰康之家的人力资源体系与泰康整体一脉相承,在大的框架下分为管理通道和专业通道,一线岗位可以逐步往上走,比如最基层的护理师、康复治疗师、管家、活动文娱等专业岗位,每一个专业领域都可以往上成长,向上一级是专业主管,相当于基层的主管,再往上就可以到一个大的部门经理甚至总监的级别。通过一层层的架构,不仅确保“1+N”服务体系覆盖到每一个居民,也为养老服务人才开辟了职业发展通道。
与此同时,泰康之家也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能力提升提供发展指引。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不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做连锁的高品质服务,就必须在人才培训上下极大的功夫,必须得扎扎实实做好人才培养,把真正的上岗和后续的发展串在一起,把专业模块串在一起,真正形成一条高效的、稳定的、高品质的、高标准的人才供给链条。
面对养老服务需求的迅速扩大,人才培养如何做到“保量”又“保质”?
吴蕾蕾:从整个行业来看,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从泰康自身来看,我们的养老社区接连开业,入住居民不断增加,服务人才不能断档。为了吸纳更多优秀力量,泰康之家每年通过校园招聘“千人计划”,面向国内外高校广泛招募养老服务人才,并与大中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创办教学基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比如我们与高校共同发起的“泰康班”(旗舰版),通过在教学中植入泰康课程,甚至把泰康课程植入到学分教育里面去,就相当于把泰康的教育培训前置到学校去;另外还有一些面向学校的职业教育、研修的培训,给老师们做师资研修班,这是我们的一些创新尝试。
就“千人计划”来说,我们分为三年、四次线下培训。第一年“开泰”培训,让学员对泰康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对“这个企业为什么要做养老”,对学员“自己为什么要做养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思考;第二年的“鸿泰”,我们会做专业知识的培训,保障其具备上岗能力。接下来还有对基础领导力的培训,培养、选拔出一些未来能成为管理者的人才;第三年的“永泰”,就到了塑造个人影响力、让学员独当一面的阶段。这样三年下来,一定能筛出一批好苗子。
为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我们也会搞创新大赛,让“千人计划”的学员参与创新。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其实并不能独立完成创新项目,独立取得创新成果,但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项目,让其领导、其所在养老社区整个力量去支持他,把他推到团队的最前面,让他被看到、被认可。这些创新项目是谁做的?是这一群“千人计划”的人才做的,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他们就非常有自豪感。
我们还会把最后十个创新项目的决赛,放到开泰训练营上,给更新一批“千人计划”的毕业生们看,让他们看到,明年的自己可能会变成什么样。
就“泰康班”来说,我们建设了五大实训基地,让大一大二的学生到泰康之家燕园、泰康之家·申园、泰康之家·粤园、泰康之家·蜀园、泰康之家·楚园等5家养老社区上岗培训。
五大基地授课内容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也许列举的案例不同,但课件是统一的。泰康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我们把泰康的养老服务工作萃取提炼,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课程,致力于为全行业、全国上岗服务的养老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未来这个课程还需要打磨,进一步提升效率和品质,让大家更快学会、通过认证、高效上岗。
对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泰康真正是先行先试的,做这个事情我自己也觉得挺骄傲。我们走在前边,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正常的,只要能坚持住,十年以后一定是赢者,我们希望对中国养老行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