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联系
姓名 *
电话 *
留言内容 *
免费参观预约
填写预约人信息
名:
话:
验证码:
区:
本人同意泰康之家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40060-95522
联系我们
授权同意
本人授权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司”) ,基于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的目的,将本人提供给贵司的个人信息、本人享受贵司服务产生的信息(包含本条款出具/签署之前提供和产生的信息)以及贵司根据本条款约定查询、收集的信息,向泰康集团或合作机构披露,同意贵司将其用于存储、查询、开展市场调查、信息数据分析及为本人提供服务等合法途径。 本人承诺向贵司提供的个人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授权贵司或泰康集团向合作机构对本人的个人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验,并承担因个人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造成的一切责任。
同意
关闭
业务合作
* 企业名称:
* 联系人姓名:
* 手机号码:
邮箱:
合作描述:
请准确填写您的企业信息及联系方式,在提交合作意向后,我们会根据
您所填写的内容,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您提供服务。
纪实节目《人生一万年》走进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你好,103岁的黄润苏!

创建时间:2024-01-11

2024年1月8日,湖南卫视人物群像纪实节目《人生一万年》正式开播!该片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关注中国长寿老人这一极致群体,第一次用纪实镜头展现百位百岁老人的人生路,对话100种个性与经历,探访100种生活和姿态,分享100份人生幸福的样本。首期节目就来到了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申园,采访了申园的最年长的居民长辈——文艺奶奶黄润苏,让医养结合的科学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图片 1.png


黄润苏,字曼琴,号澹园。1922年生,四川荣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早年,黄润苏奶奶在家乡荣县学习成长,后考入抗战时期迁到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她从这所百年名校的中文系毕业。1956至1988年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她的一生和诗词创作相伴,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诗词文化,并凭借着在诗歌领域的杰出造诣,先后担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和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等职。


图片 6.png


镜头前,黄润苏奶奶依旧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真性情,她对着镜头玩自拍、做搞笑鬼脸,还玩起在申园护理公寓学习到的“手指操”……“人生不在于活得长短,而在于我们将如何度过这些岁月。”这位可爱又可敬的“00后”奶奶如此说道。正是在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里,黄润苏拾起了5把“记忆钥匙”,紧紧握在手心里,时时刻刻……


图片 2.png

图片 5.png

图片 4.png

图片 3.png

黄润苏奶奶的怼脸搞怪三连拍


PART 1. 她拾起了一把享老的钥匙


人生不只有诗和远方,更多的是活在当下。2019年8月,黄润苏奶奶被儿子们“安排”住进了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申园养老社区。一来是因为当年黄润苏奶奶已是98岁的高龄,二来是因为这一年她突发腔梗入院治疗。孩子们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也担忧居家养老不再能承受高龄病后护理的压力和风险。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岁月不败美人,103岁的黄润苏奶奶仍然少女感十足


经过多次比较和筛选,家人们一致认为,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不仅能够解决母亲的专业照护问题,也能有众多同龄人为伴,不会孤单。就是这样一次慎重的选择,让黄润苏奶奶找到了“新家”,开启了新的一段享老生活。

在泰康之家·申园,黄润苏奶奶的日常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后,在护理员的照顾下完成洗漱和吃早餐;用餐完毕后,宽敞的楼层空间便成了她每天漫步的场地,在这一过程中,护理员会对走廊墙壁上的一张张图反复耐心讲解,黄润苏奶奶的记忆得到了有效的留存,尽管年事已高,但她依旧表现出一股愿意和时间赛跑、和自己的记忆赛跑的心态。


图片 10.png

图片 9.png


在泰康之家·申园,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与邻居一起搓麻将,与好友做手工,黄润苏奶奶每天都沉浸在快乐中,笑容不断……如今,黄润苏奶奶入住申园4年有余,不同于过去一成不变的居家养老生活,在专业的服务团队组织的休闲活动、疗愈活动、文娱活动下,黄润苏奶奶变得更爱笑了,话也多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更好了。


图片 11.png


PART2. 她拾起了一把童心的钥匙


“记得滇池柳若丝,匆忙课罢换春衣。青梅如豆燕双飞,无限韶关无限意。一般忧乐两心知,此情如梦更如诗。”只要留意观察,总会蹲到黄润苏奶奶在申园的某个角落里念诗。袅袅细语,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就被她带进深沉的诗意中。


图片 12.png

黄润苏奶奶在泰康之家·申园的长椅上读诗


《澹园诗词》是黄润苏奶奶一生诗词创作的结晶,也是她一生苦乐悲欢的见证。在诗词中,黄润苏奶奶从生活的角度去观照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对自然、对爱情的本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数十年间来来往往的人与事,都化为诗思,跃出笔端。正如与黄润苏奶奶同为申园居民、复旦大学同事的长辈所言,“童心是诗人的本心,她的诗情和童心从未改变过。”为了守护这一颗颗“童心”,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一直竭尽全力!


图片 13.png

黄润苏奶奶的长寿秘籍:诗情裹着童心


“我的兴趣爱好不只是文学,我还喜欢音乐。”这个将文艺在养老社区进行到底的“00后”奶奶,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飘来嘹亮的歌声。在申园,百岁老人的歌单,虽然不常更新,但“麦霸”黄润苏奶奶一连开麦十几首,靠的是超长续航能力。“我们楼栋每个月都会组织两至三次的小合唱,每次唱到《毕业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之类的歌曲,黄润苏奶奶都唱得特别起劲!”照护黄润苏奶奶四年之久的申园护理部小伙伴忍不住对她点赞。


PART 3. 她拾起了一把亲情的钥匙


摄制组拍摄时正逢感恩节,黄润苏奶奶在国外定居的儿子特地给母亲打来视频电话。望着自己远隔重洋的儿子,这位人生已走过一个世纪的母亲依旧动容地感受着电话中儿子对自己的祝福和感恩,更期待着几个月后与儿子在国内的团聚。


图片 14.png

黄润苏奶奶和身在国外的儿子视频聊天


在时光的洗礼下,黄润苏奶奶的记忆长河中有时会遇到“非线性叙事”的波澜,某些时刻,现实的生活在她的记忆里被打乱。但在她的脑海中,不变的永远是对亲情的守护和爱的依靠。对孩子的爱,始终是黄润苏奶奶作为母亲心底最柔软的存在,当孩子们唤起“妈妈”,被关起的那扇亲情的门,便缓缓打开。


图片 15.png

黄润苏奶奶和小儿子刘晓泰在泰康之家·申园家中


“我没住‘敬老院’,我在新‘家’里。”在视频通话中,黄润苏奶奶和儿子分享道。藏在这句话中的“安全感”,是一位母亲给予海外游子的安心,也是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给予无数个家庭的“底气”。


PART 4. 她拾起了一把爱情的钥匙


在丈夫刘铸晋辞世后,黄润苏奶奶在申园里写了许多悼亡的作品,也收录在了她的作品集《澹园诗词》中,生死知音的挚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图片 17.png

图片 16.png

黄润苏与丈夫刘铸晋的青葱岁月


“我跟他是嘉陵江边复旦大学的同学。我的爱人虽是科学家,但是他文笔很好,这本回忆录就是他写的,写了十七章,到“大好河山”,他病情恶化了,不得不停下来。他已经去世了,还有三章没写。我常常想着他,想着很多的往事。”


图片 18.png

图片 19.png


黄润苏奶奶给申园的小伙伴讲述与丈夫刘铸晋的往事,念着为悼念丈夫创作的诗词:“‘几处林噙凄啭,楼前小径苔斑,昨宵如约到君前。’晚上做梦了,我来到了我爱人的面前。‘离魂邈邈三年,’已经去世三周年了,我还在想念他。‘青灯夜夜理残篇,细雨斜风入砚。’就是我一个人在追想死去的丈夫。”黄润苏奶奶一边读,一边解释着每句词的意思。

“他是我丈夫,我最爱的人。”伊人已去,往事归来。提起与爱人有关的回忆种种,黄润苏奶奶有些伤感,却也洋溢着爱情的甜蜜,好像又回到了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的青葱岁月。人生的苦与累,似乎都忘却了,但唯独爱情,时时刻刻萦绕心间。


PART 5. 她拾起了一把同窗情的钥匙


临近黄润苏奶奶103岁生日,泰康之家·申园复旦校友会的校友们特意在申园图书室内举行了温馨又欢快的联谊会。在校友们的盛情相邀下,在申园活动部小伙伴的带领下,黄润苏奶奶和大家一起完成了音乐疗愈的小游戏,也聆听了复旦校友们为自己朗诵的诗歌,大家的思绪纷纷被拉回到了为黄润苏奶奶庆贺百岁寿诞的温馨时刻。


图片 20.png


校友们以诗朗诵的形式为黄润苏奶奶庆贺生日,一位长辈当众朗诵了为黄润苏奶奶百岁寿辰所作的一首词《满庭芳·贺黄润苏教授百龄初喜》。


图片 21.png


校友会的存在,让包括黄润苏奶奶在内的长辈倍感温暖。大家情不自禁道:“没想到老了还能找回年轻时的校友!”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孤独感少了,多了的则是每日愉快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截至目前,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申园已成立了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内的16个校友会。校友会成为凝聚泰康居民情感的重要纽带,也让泰康之家的“贤士之家”“院士之家”属性更加显著。

长寿时代,医养结合的泰康之家不只在思考“生命的延长”,还关注“如何让生命变得宽广”。正如《人生一万年》镜头下,百岁泰康居民黄润苏所传达的长寿“深意”:不是单纯地活得久,而是让活得久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