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4-03-07
编者按: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正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加入这一片蓝海的职业新赛道。近日,《财经》记者针对藏在“银发经济”中的新职业,深度采访了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营养师、音乐治疗师、安宁疗护师,我们一起看看来这些职场年轻人在新鲜职业上的机遇和挑战吧。
当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
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
安宁疗护,又称为临终关怀
是一个人走向生命尽头时的最后“港湾”
目前安宁疗护包括很多细节
如园艺疗愈、参与式疗愈、艺术治疗等
非药物干预方法
1997年的王堃是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的一名医务社工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的她选择了一份和同龄人大为不同的职业,这份职业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安宁疗护师。
申园安宁疗护病房中,一场对临终患者的生前告别会正在进行中
“这是一份能够重新审视人生的职业。”虽然刚从事这份职位两年,但王堃的感触很多,这份职业要承受很对离别和不解。在王堃看来,“人文关怀的工作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没办法展示具体的陪伴和方法,也没法去展示非药物干预能起到多么显著的作用,不像一针吗啡就能止痛。”
“做了这份工作之后,其实反而没有刚毕业时的焦虑和迷茫了,因为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而死亡是唯一确定的事,经历越多就会越珍惜正在发生的每一刻,当下即是最好。”
王堃和申园医护团队一起查房
用芳香疗法给病人做精油抚触
王堃所在的科室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和礼仪策划师等,她的日常工作也是和伙伴们一起进行。早上八点半,王堃到岗和医护交班,然后共同查房了解病人的体征变化,随后进行简单的团队会议,分享医疗支持、护理要点以及社工人文关怀的建议等。
下午,王堃会协调解决一些问题,然后再安排一对一的面谈评估和个性化服务,中间会配合一些节日活动的策划和布置,六点左右她把档案进行记录整理后下班。
两年中的大多数日子,王堃都是如此度过,而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也有很多让王堃记忆深刻的人。
与80多岁认知症晚期的奶奶在漫长相处过后,奶奶会摸摸王堃的头,跟她说“吃饭”;患有乳腺癌的姐姐从不愿面对身体丑陋的伤疤,到能和她一起作画;在生前告别会上真诚告别,热情相拥的父子......
乳腺癌患者逐渐接纳身体的伤痕 为团队成员作画感谢陪伴
“生命中的每一次付出,生命尽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极其宝贵的。每一秒的温暖,都是生命的钻石。”这是王堃很喜欢的一本书《好好说再见》里的一句话。
“消除痛苦的方式是强化快乐,和每个人告别的时刻都是重新拥抱他们的过程,怀念和敬念的感情都有归处。”
临终的患者躺在病床上被机器围绕,患者2岁的儿子感到很害怕。申园安宁疗护团队陪伴并鼓励宝宝减轻恐惧,向临终的爸爸表达爱
为患者梳理愿望清单,帮助他们达成心愿:带患者去看春天的樱花
冰淇淋下午茶活动
安宁疗护,又称缓和医疗。20世纪80年代,缓和医疗就已引入中国,但由于各类因素,并未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安宁疗护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权威数据的变化中可循端倪。在2021年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中,中国大陆相较于2015年的71名,提升至53名。
在长寿时代和老龄化的背景下,更多社会资本正在加速进入。据了解,中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日前已在北京、浙江、湖南三个省份,以及天津市南开区等61个市(区)展开,截至目前,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185个市(区)。以北京为例,2020年北京的安宁疗护床位只有64张,到2023年床位数达到650张,按照计划,2025年将达到1800张床位。
近年来,保险机构也在积极参与安宁疗护事业发展。以泰康为例,泰康安宁疗护项目已实现全国9城落地运营,共计投入运营床位86张,累计服务患者近千例。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缓和治疗和积极治疗的选择问题。用王堃的话来说,“随着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经验会直线上升、技术会落后、经济形式会有影响,但是与人相关的职业需求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