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4-07-27
对话·我和我的申园长辈
对话申园长者,传递泰康温度——第13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从一名解放军战士
到在地方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人民公仆
这中间要经历什么?
泰康之家·申园居民曹伟达叔叔
用他58年的党龄和25年的军龄告诉我们
是不变的忠诚和热爱,信仰与担当
退休后的他
坚持“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
不仅不时地到基层单位慰问干部、同事
还经常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演出
今年春季,他成为泰康居民后
在申园实地感受泰康之家流光溢彩的晚年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军转干部
今年80岁的曹伟达叔叔~
申园居民金句:
“我来申园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最吸引我的,也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里的服务态度。来到泰康之家生活。犹如来到了一座老年乐园和温馨之家一般快乐!可以说,老年人在泰康之家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了!”
——曹伟达 泰康之家·申园居民
曹伟达叔叔,1944年生于上海市。196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在部队首长荐送下,到南京陆军学校学习机要专业。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任机要员。后又历任连指导员、政治部干事、股长、科长,党委委员等职务。1983年起在上海市松江县人民武装部任政委,1986年转业后继任该部政委。1984年起任中共上海市松江县委常委、松江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任中共上海市松江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1998年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2003年至2008年任上海市松江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正厅级)。2024年3月起携爱人入住泰康之家·申园至今。
01 军旅生涯25年,地方工作22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不变的座右铭!
八一建军节前夕,为了弘扬革命文化,尊崇退役军人。我们专访了申园内众多曾经为和国家独立、建设和改革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退役军人长辈们。从和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军人的精神力量,激发身为青春养老人的志气和勇气。曹伟达叔叔就是这些长辈中的一位。尽管已经是耄耋之年,但老人身上一身正气,热情豪放的精神品格,在专访伊始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申园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曹叔叔
在松江县担任人武部政委时的曹叔叔
1944年,曹伟达叔叔出生在上海市南市区(今属黄浦区)。他的父亲是中共党员,并在上海某工厂车间做工段长,母亲则是名朴实的劳动妇女。工人家庭的出身使他从小就对底层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1949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解放,曹叔叔心中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逐步有了很深的敬意和情感。
1961年,还不到18岁的曹叔叔应征入伍。在部队里担任炮兵营的计算兵。叔叔说:“那时候计算炮弹炸点不像现在有电脑和机器设备,完全靠人力。炮兵是技术兵种,那时候炸点的计算都要靠我们这些人用三角函数的原理计算出来!”在部队锻炼初期,因为能吃苦,工作成绩优异,上级组织决定派曹叔叔到南京陆军学校学习。这一学就是整整两年的时间。毕业后,曹叔叔回到部队担任机要员,之后又先后担任了政治部干事、股长、科长等职务。在党的培养下,他还在松江区(县)的人民武装部、政法委和政协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在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他用在部队历练时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和认真细致、尽职尽责的精神诠释了自己对党的忠诚和身为一名退伍军人的本色。
曹叔叔过去的工作照
回顾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曹叔叔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论在什么部门、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当官从来都不是为自己!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党的根本宗旨,要对得起老百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常常对同志们讲,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各种待遇,要知足常乐、要有敬畏之心!”
时至今日,曹叔叔依旧关心党的事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因为是军人出身和长期做过政法系统领导的缘故,他尤为关注当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为反腐败斗争决不能手软,因为这关系到民心向背。
02 年龄日益增长,上楼下楼不便
几次申园探亲让他“慕名而来”
他说,申园最感人的还是“服务好”
曹叔叔入住申园前(上图)和入住申园后(下图)的生活环境对比
2008年,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曹叔叔,从松江区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了自己晚年的退休生活。但他依旧在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作用。他说,我有一条准则,工作的时候要成为一名好干部,退下来后要做一名好公民!尽管手中没权力了,但依旧可以助人为乐,利用自己平生所长给到需要帮助的人。这样自己也会很快乐。
曹叔叔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努力下,过去居住的小区居民委员会党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少居民从曹叔叔在活动上的讲话中再次感受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力量。包括很多军人子弟在就业上面临困难时,曹叔叔也会竭尽全力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叔叔更是会不时地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积极向社区物业、居委会反映居民的建议。他这种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品格得到了周围很多人的理解和敬重。
曹叔叔与老伴严阿姨年轻时的合影
然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曹叔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一些部位的机能也随之老化,他也开始面临晚年生活的一个难题。入住申园以前,曹叔叔和老伴严阿姨每次进出小区上下楼十分费力的窘况。刚搬进松江的小区住的时候,曹叔叔年轻,爬几层楼还不成问题。但随着年龄增大,他和老伴爬楼感到越来越吃力。由于住在顶层,没有电梯的这座居民楼让他和老伴每次爬到一半时,都要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往上爬。这样的情况还导致曹叔叔和老伴每下一趟楼买菜都要按照两三天的用量多购买一些,甚至有时也会从网上买。扔垃圾的话,则是他和老伴两个轮流下楼扔。这让曹叔叔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是否适合长期居家养老。
事实上,入住申园以前,曹叔叔就曾多次开车来看望住在这里的自己爱人的姐姐。由于姐姐在申园已经生活了较长时间,对申园各项服务整体比较满意,一直说泰康之家的服务很好,曹叔叔便有了想和老伴来泰康之家·申园养老的念头。在申园小伙伴的帮助和介绍下,曹叔叔参观了申园的各个服务场地和居住房型,最终在今年3月和老伴严阿姨正式入住泰康之家·申园。
03 来申园不久 即加入红梅戏曲俱乐部
同一众票友们乐享泰康晚年生活
他总结老年人退休后要有“三个乐”
专访中,当我们问及曹叔叔来申园生活后,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时,他笑称还得是自己能够把自己最喜爱的沪剧有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原来,入住申园以前,曹叔叔是个很热爱沪剧、二胡和水彩画的人。特别是沪剧。他说,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戏曲一招一式都是充满着文化内涵。来到申园后,他在园区工作人员和一些居民的介绍下,了解到申园40多个居民俱乐部中专门有一个“红梅戏曲俱乐部”。他感到很高兴,初次接触后,却发现这里还都是京剧票友居多,就当他感到自己找不到票友切磋唱功时,在申园小伙伴的帮助下,他发现了几位一样喜爱沪剧的居民,就这样,曹叔叔在申园有了朋友。相比过去自己长期在家里不怎么和外界接触,他觉得,泰康之家·申园让他有了一众朋友,感到很快乐。
曹叔叔以水彩画描绘的申园附近江广富林遗址公园
曹叔叔在申园8周年文艺汇演中和居民表演沪剧节目
对于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生活方式至关重要。一种备受青睐的方式是居家养老。在熟悉且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老人们能够感受到亲情的陪伴和心灵的慰藉。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安排日常生活,享受宁静与自在。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便于让老人接受子女或熟悉的家人们的照顾,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享晚年。另一种备受推崇的养老生活方式是机构养老。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能够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老人们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蹈、书法、绘画等,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机构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还会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时刻关注着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当身体稍有不适时,能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曹叔叔又是怎么看待“养老观”这一问题的呢?他用自己退休之际曾强调的晚年生活“三乐”原则做了回答。
一是助人为乐。人老了精神不能老,一样可以尽自己所长发挥余热。这一点,从曹叔叔退休后热心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就可见一斑;
二是知足常乐。人老了要多想想自己有什么,不要总想着自己还没有什么。他说自己是工人家庭出身,能在退休后凭借自己以往为党和人民勤恳工作获得较为殷实的生活待遇,已很知足;
三是自得其乐。人老了后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聊,也会遇到一些琐事。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不要总想着去麻烦原单位的同事甚至领导,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要自己找到晚年生活的兴趣点。
曹叔叔、严阿姨和申园服务团队人员合影
而谈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选择时,曹叔叔认为,没有那种养老方式是最好的,只有适不适合。自己和老伴当初也想选择居家养老,可随着自己和老伴年龄的增大,居家养老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除了上下楼梯十分不便导致自己和老伴很少外出外,老伴身体不是很好,也导致家务料理压力较大。为此,经过不断地比较观察,曹叔叔最终还是选择了机构养老。他认为申园作为泰康之家在长三角地区投资运营的首家养老社区,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服务特别好:
——在申园,管家们对老人就像对自己家人一样亲切!无论在哪碰到了,他们都会主动问候你,让你心里倍感温暖。为老人们的考虑,无论是吃喝玩乐,都很细致。
——来到申园,我的身体也比过去好了,体重都增加了一点,这要归功于这给老人们做的膳食还是比较有营养的。
——申园是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家庭医生的存在,让我对身体健康的意识也增强了。有一次我只是有些感冒,但是申园的家庭医生也给我做了专业的嘱咐。
从在部队时忘我奉献的年轻战士到在地方任劳任怨,尽责担当的人民公仆,再到泰康居民,曹伟达叔叔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坚韧与奉献。在申园,他将继续在戏曲、民乐和绘画中书写着属于自己晚年的精彩人生,享受着宁静、快乐、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位老人在泰康之家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