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5-04-21
薰衣草、山茶花、美女樱......一排排整齐的花朵正绚烂绽放。在云南澄江抚仙湖畔右所镇大山顶上的一处花海里,园林师张俊穿梭其中,细致地打理花草。周边青山翠竹、繁花似锦、静谧安然,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其实是一处墓园。
退伍军人变身“花仙子”
这里,是抚仙湖人文纪念园。每天清晨,张俊都会准时出现在园区,带着工人巡查每一片花圃。2万多步的日常,让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有着高原地区普遍的黝黑肤色,看上去淳朴粗犷的园艺师,竟是同事们口中人人称道的“花仙子”。
2007年,从部队退伍转业的张俊偶然踏入苗圃行业,未曾想,这一干就是18年。“起初就是征地、施工、种植、绿化养护,什么都干。”张俊回忆道。为了快速掌握技能,他买书、看视频自学,还先后拜了四五个老师傅认真求教,也从最初的门外汉,成为负责600多亩苗圃的全能手,将人生的偶然际遇,淬炼成毕生的专业与热爱。2014年,他参与陵园绿化建设,又踏入殡葬这一特殊领域。
翻土堆肥、苗木种植、水源灌溉、道路巡查、杂草清理......这些贯穿于园林师的日常,在云贵高原的山顶上,难度随着海拔在节节攀升。他却和团队一起,将百亩坟地改造成梦幻花海。
想栽花先开路
“老旧的坟茔墓碑歪斜林立,祭扫废弃的垃圾遍地,周边杂树杂草丛生,人都走不进去!”这是墓区最初的样子。直到2021年,泰康之家生命关怀事业部收购云南抚仙湖项目,成为旗下第五家人文纪念园。
在云南省澄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泰康之家生命关怀团队秉持着“传承中华千年史,重置国人生死观”的使命与理念,全力推进抚仙湖人文纪念园的绿色生态墓区改造工作,张俊正是其中的一员。在“乱葬岗”一般的荒郊野地里,团队用双手拨开茂密锋韧的荆棘杂草,探寻前行的道路,也拉开了抚仙湖绿色生态墓区改造的序幕。
动坟头草?你们试试看!
澄江当地有坟头草木越茂盛,代表家族越兴旺的风俗。这导致原来的墓区野草疯长、草比人高,旧有的祭扫方式更是隐患极大。建设生态墓园,需要平整绿化,令周边村民炸开了锅。“想动坟头草?你们试试看!”“改造完以后去园区祭扫是不是还要收费?”村民的不解和担忧,化成质疑谩骂。
但是团队并没有气馁。传统观念和纪念习俗根深蒂固,它承载着文化与感情的依托,不可忽视。泰康之家生命关怀抚仙湖团队细致研究当地殡葬习俗,深入周边村镇收集意见,在尊重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张俊协同团队一起,带上水果挨家挨户敲门,六百多户人家逐一沟通解释,普及园林知识和生态绿植方案。一次吃了闭门羹,就两次、三次……
改造之路,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探索。“我们不是要破坏传统,而是用更好的方式延续对先人的纪念。您看,用马尾松代替坟头草,四季常绿,美观又吉祥。”看上去木讷寡言的张俊,讲起专业知识来,竟是滔滔不绝,一路软磨硬泡、坚持不懈,终于用真诚和专业获得认可,村民们统一了意见——你们试试看。
与自然人文对话
墓区绿化改造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与自然和人文的对话,需要足够的耐心、经验和因地制宜的创新精神。
云南的红土含铁量高,保水性差,并非天然适合种植花草。改造初期,首先要进行土质改良。“掺入禽畜粪便、有机肥等,那味道..……”张俊苦笑着摇头。“回家后,必须先洗澡换衣服,不然连饭桌都上不了。”这样的日子,张俊从无怨言。他用乐观和坚持,让土壤一点点变得肥沃,也为花海打下了基础。
墓园园林的选品也非常讲究,既要能适应云南土壤特质、好成活,又要花期长、长势慢。客户提出不同的需求,张俊也是耐心十足。曾有家属要在两侧种竹子,张俊不断解释:“竹子根系窜得快,不如改用盆栽果树。”在墓区足足沟通了三个多小时,又带着客户辗转几个苗圃精选花木,详解每个品种的特质、寓意,才终于达成让客户满意的选品。
在园林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还是大树移栽。“从起苗到栽植必须在三天内完成,而高大的树体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困难。”从业十余年的张俊道出了其中的艰辛。“天气突变、路况异常、交通阻塞......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为了降低损耗,张俊需要全盘考量、精打细算,提前规划好各类品种的移栽时间、先后顺序和最优线路,并细致匹配上苗木原本的朝向方位、土壤条件等细节。“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巧匠也为无水之园
解决了土壤、选品和移栽,养护和灌溉又是另一道难题。一百多亩的花园林地,每天需要用水量200-300立方米。而素来以风景优美、植物繁茂著称的彩云之南——云南省,其实也是一个缺水的省份,园区背靠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上,地势很高。当别的园林师都在研究如何分层灌溉,才不至浇坏植物根系时,张俊满心满眼里想的却是如何“借水”。
附近的抚仙湖和东大河水库是国家一类保护水源,不能随意取用。张俊只得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山下的土老村,又一次“厚着脸皮”敲响了村民的门——“保护墓区花草也是对先人的敬意,请大家一定帮帮忙!”
相距4公里的山路,叠加园区与取水点垂直400米落差的高原地貌,还要在不影响村民生活和耕种用水的基础上,估算园区每日灌溉用水量,设计水管长度、粗细、线路、抽水机的吸力......俨然又变成了一道精密的数学题,更是对专业的极限考验。2023年,澄江市几乎一整年没有下过雨,特别缺水的时候,土老村“断供”,张俊又辗转找到直线距离十七八公里外的环卫局买水,每天往返六七趟,一车车往山上拉水,终于护住了这片花海。
幸而,随着一道道难题被攻破,移栽后的花草树木也渐渐适应了新园区的环境,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迎风生长。春风拂过时,百亩花海次第绽放,绚丽的色彩如浪潮般蔓延,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最美的纪念
如今的抚仙湖人文纪念园,以“闻香识故人”为理念,打造花海式墓园。生机勃勃的草坪与错落有致的金竹、鲜花,构成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改造后的园区也获得了周边村民们的一致认可,除祭扫外,大家在闲暇之余也会来花海里休闲赏景,逐渐扭转了当地人对陵园墓区的固有印象和忌讳。
清明时节,鲜花祭扫、以漂亮的风车取代塑料彩旗等低碳环保的纪念方式和文明新风,也在“润物细无声”间被大家所接受。在这片高原花海里,殡葬祭不再是阴森恐怖的代名词,而成为了生命另一种美丽的延续,链接着生与死、传统与现代。
“看到先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安息,我们心里也感到很宽慰。”前来祭扫的家属这样说道。优美的生态环境,既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让生者获得心灵的安宁。“烦闷的时候,我也会来园区里转转,放松身心。”张俊说,“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茁壮成长,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回想起十年前刚涉足殡葬行业时,因为深受忌讳,每天回到家,家里人都要按当地风俗,为他烧纸、撒米驱晦的全套仪式来一遍,亲友宴请邀约更是少得可怜。到如今,家人朋友们自发来花海里拍照打卡,村民还会向他分享缅怀先人、祈福安康的果品表达感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张俊释然一笑,他也终于在这片花海里找到了人生答案:“以前觉得墓园是生命的终点,现在明白了,它也可以是另一个起点。”
隐私条款 | 泰康之家版权所有 Copyright Taikang Commun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2024048421号-9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689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产品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产品法律文件为准。
本网站是泰康之家的唯一官网,其他人或机构禁止以泰康之家或泰康之家某一项目官网的名义设立网站。如有其他人或机构违规设立相关网站,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保留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