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5-08-15
编者按:
在泰康之家·吴园社区,有一面特殊的“退役军人风采墙”。上面记录着一群吴园长辈们的荣光岁月——他们当中有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革命,有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英雄,也有国防科研战线的无名功臣……展墙上镌刻着的百位老兵生平事迹,将烽火岁月与幸福晚年连接,也成为泰康之家被称为“共和国建设者之家”的鲜明注解。
让我们一起跟随泰康之家·吴园老兵俱乐部负责人吴明昌叔叔的视角,走进这群老兵长辈们的故事,聆听吴园社区如何用专业服务守护军人荣光。
战火青春
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与军魂
“一颗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每天早晨,在泰康之家·吴园的塑胶跑道上,总能看见一位哼着歌散步的长辈,他就是吴园社区老兵俱乐部的负责人吴明昌叔叔。
今年80岁的吴叔叔,曾经是某军区司令部最年轻的参谋。“中学时抱着一腔热血参军,被分配到有‘万岁军’称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新兵训练结束后分到通讯营,每天都想着怎么样才能进步更快。”抱着报效祖国的想法,吴叔叔以惊人的毅力投入训练,“背后长了一二十个疖子,肿得够呛,也不休息,淌着血也坚持”。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让吴叔叔在38军通讯兵比赛中获得两个第一,被授予“硬骨头战士”称号。
转业退休后,吴叔叔又经历了人生另一场“战役”——陪伴肺癌晚期的爱人辗转求医六七年。“那段时间整宿整宿地睡不好,经常半夜起床给爱人换床单、递水、和她聊天,到白天了走道都打晃。上海的大医院住不进去,住在家里又担心发生意外,挺难的。”
这种情况下,吴叔叔的儿媳妇向他们推荐了泰康之家·吴园,因为吴园社区里配备了二级康复医院,而且周边就是阳澄湖,环境优美,很适合修养身心,日常生活琐事还有社区管家帮忙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这样,2022年吴叔叔和爱人一起正式住进了吴园社区。
泰康之家·吴园
苏州泰康吴园康复医院
在爱人离世后,他在儿女的建议下继续留在了社区。“爱人刚走的时候,挺郁闷的,每天都呆在房间里面不出门。后来看开了,人不能总想着过去的事情,要向前看。”2023年的八一建军节,吴叔叔在社区组织的红歌会上演唱了几首歌曲,结识了一批有同样爱好的老兵长辈。
在其他长辈的一致推举下,吴叔叔接下了俱乐部负责人的重任。原本打算外出周游世界的吴叔叔,也因此“踏实”留在了吴园,在社区服务部活动条线伙伴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开始组织开展适合老兵长辈们参与的活动。
上图左:袁叔叔,老兵微信群组建人
上图右:吴叔叔,目前任老兵俱乐部负责人
下图:2023年11月份,吴园社区退役军人活动中心正式成立现场
老兵俱乐部
融入社区、重焕活力
老兵俱乐部成立后,吴叔叔挨家挨户拜访了独立区的80多位老兵长辈,了解他们的故事:“知道清楚才好开展工作,要根据老兵们的共同特点组织活动,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的日常生活。”
如今,谈起俱乐部里的老兵故事,吴叔叔如数家珍。94岁的姚洪谦爷爷与89岁的张敏媛奶奶是对“同学夫妻”。他们年轻时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入伍,后来又举家搬到贵州参与三线建设,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如今和女儿在吴园社区组成了幸福的“养老搭子”。
姚爷爷、张奶奶和她的女儿与社区服务总监合影
还有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著名的“七战七捷”等战役,曾获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称号的“老革命”薛爷爷;作为空军机械师参加抗美援朝,获抗美援朝集体二等功、两次三等功的何爷爷;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参军,随军前往甘肃兰州军医学校学医,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雷奶奶……以及93岁的王六灿老前辈。“他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曾经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回国后又参加解放浙江沿海地区岛屿及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是受国家优抚‘战残八级’的革命伤残军人,但是每天都还坚持参加各种课程活动,我们都很佩服他。”
第一行:左边为薛爷爷,右边为何爷爷
第二行:左边为雷奶奶,右边为王爷爷
大部分老兵都有重病,且年龄普遍偏大,因此行动不便、需要做轮椅的长辈很多……吴叔叔带领老兵服务小组的成员及社区活动条线的伙伴,总结出了老兵群体的共同特征,并针对性组织了老兵欢唱、老兵讲座、红色物件展及集体外出等活动,为越来越多新加入社区的老兵长辈们,提供了丰富文娱活动。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与社区的情感联结,帮助这些拥有同样参军经历的长辈们,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走出曾经的生活或情感困境,更好地融入吴园大家庭。
定制化服务
多学科团队托举精神家园
“老兵们因为特殊的经历,需要很强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在吴园社区,他们因为相同的经历而集聚,绽放出独特的光芒。以老兵这个群体为代表,我们也在深入探讨如何‘建构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问题,让更多入住吴园的长辈找到自我的归属与价值认同感。“吴园社区服务部文娱条线主管齐宸漪介绍道。长辈们自建老兵俱乐部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自2023年10月,一位老兵长辈主动在微信群中提出成立老兵专属组织后,社区工作人员便迅速组织,深入讨论了如何针对老兵这个特殊群体,打造定制化服务方案。
参与老兵俱乐部组建的社区专业服务小组
在吴园社区涵盖老年服务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工作学、运动康复等多专业背景的1+N多学科服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老兵长辈们和以此为代表的长辈群体,逐渐在这里找到个人价值实现与延续的平台。吴园社区不仅成为了他们的养老居所,更是他们精神寄托的家园。
红色精神
永不褪色的军魂
去年的八一建军节,社区特别组织了来自“海陆空”三军的退役军人老兵和由部队退役转业的社区员工,一起组成护旗方阵,进行升旗仪式。红旗飘扬的那一刻,93岁退役女骑兵高阿姨忍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表示“自己仿佛还是曾经那个驰骋在草原上的战士”。类似这样的精心设计,让老兵长辈们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的温暖,也让红色精神在吴园不断延续,并且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吴园老兵俱乐部,有一种特殊的气场——那是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鲜明的军人气质,令人心生敬意。他们的平均年龄高达85岁,90岁以上的老兵就有接近40位(含独力、护理两个业态),最高龄的老兵长辈薛爷爷今年已经105岁。尽管白发苍苍,行动不便,但那种年轻时为革命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建设甘当“螺丝钉”的红色精神,以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军人本色在他们身上依然清晰可辨。同时,这群长辈们身上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在时代锻造中形成的红色奉献精神,也通过讲座分享等形式,在养老社区里不断传递,成为吴园社区文化氛围建设的动力源泉。
丰富多彩的老兵活动及红色文化讲座
如今,吴园老兵俱乐部的成员数量从最初的30人发展至如今的134位(独立区居民119位,护理公寓居民15位),服务小组人数也从最初的3人扩展到7人,并形成了楼栋负责制,由各楼栋的楼长负责本楼栋老兵的信息收集以及活动组织工作,老兵长辈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25年八一建军节老兵升旗方阵和升旗仪式后合影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吴园社区金桂厅里的军歌依旧响亮。这些老兵长辈们正用他们的方式,继续书写着人生的华章,让军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当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长者在吴园找到新的人生舞台时,他们脸上的笑容正是对“长寿时代美好家园”最生动的诠释。
隐私条款 | 泰康之家版权所有 Copyright Taikang Commun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2024048421号-9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689号
本网站所有资讯与说明文字仅供参考,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产品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产品法律文件为准。
本网站是泰康之家的唯一官网,其他人或机构禁止以泰康之家或泰康之家某一项目官网的名义设立网站。如有其他人或机构违规设立相关网站,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保留追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