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联系
姓名 *
电话 *
留言内容 *
免费参观预约
填写预约人信息
名:
话:
验证码:
区:
本人同意泰康之家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40060-95522
联系我们
授权同意
本人授权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司”) ,基于提供更优质服务和产品的目的,将本人提供给贵司的个人信息、本人享受贵司服务产生的信息(包含本条款出具/签署之前提供和产生的信息)以及贵司根据本条款约定查询、收集的信息,向泰康集团或合作机构披露,同意贵司将其用于存储、查询、开展市场调查、信息数据分析及为本人提供服务等合法途径。 本人承诺向贵司提供的个人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授权贵司或泰康集团向合作机构对本人的个人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验,并承担因个人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造成的一切责任。
同意
关闭
业务合作
* 企业名称:
* 联系人姓名:
* 手机号码:
邮箱:
合作描述:
请准确填写您的企业信息及联系方式,在提交合作意向后,我们会根据
您所填写的内容,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为您提供服务。
95后墓碑设计师|3年间与生死频繁对话,感悟130种人生故事

创建时间:2025-04-04

一块墓碑代表一段独特的人生。好的墓碑,是把冰冷的石材转化为有温度的表达,可以摆渡思念、延续爱意,在生者和逝者之间架起桥梁。

 

清明节来临之际,《钱江晚报》记者走进杭州径山竹茶园,采访了墓碑设计师沈钰璟。与生死频繁对话三年,这位杭州95后女孩对生命的理解也在默默发生变化。以下为报道内容。

 

顶部一窝小鸟,鸟爸爸和鸟妈妈保护着几只刚出生的小鸟;七星瓢虫栩栩如生仿佛在爬行;小兔子、小松鼠在猴面包树上嬉戏;“感恩有你”四个字透露着稚气与青涩……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也很难相信,这是一块墓碑。

 

墓碑01.jpg


清明节前,雨落纷纷,情思绵绵。记者在杭州径山竹茶园,见到了年轻的墓碑设计师沈钰璟。

 

这天,她去山上复核几块墓碑的尺寸,对接了几位家属的设计需求,还查看了几个墓位的造型植物种植方向是否正确,从早到晚,几乎没有停过。她带着记者行走在竹茶园,断断续续完成这次交谈。

 

“这几年渐渐有更多人希望墓碑不再是那种整齐统一的石碑,而是希望能够艺术化、个性化、有温度地呈现逝者生平独有的元素,承托更多的情感。”沈钰璟说,到今年四月份,刚好是她从事墓碑设计师整三年。三年来,接到的设计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她感觉自己正被更多人需要,“这个工作越来越有意义”。

 

一块墓碑代表一段独特的人生

 

“感恩有你”墓碑下面安葬的,是一位13岁的小男孩。上个月,他刚刚住进“新家”。

 

可能是担心小朋友太孤独,落葬前几天,孩子的妈妈带来了一块画着蜥蜴、蝴蝶和七星瓢虫等小动物的摆件石头,上面写着“外公外婆爱你”,边缘其他几块石材上也分别刻着“爸爸妈妈最爱你”“爷爷奶奶永远爱你”的字样。

 

墓碑02.jpg


“小朋友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虽然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我也相信家里人的爱会永永远远陪伴着他。”沈钰璟说,这块充满爱的墓碑落成那一刻,她也被爱包围,泪流满面。

 

“当时小男孩的父母告诉我:他生前喜欢各式昆虫,尤其是七星瓢虫;小朋友特别喜欢猴面包树,他有个愿望就是去马达加斯加看看猴面包树,希望我设计进去,弥补孩子生前的遗憾。”沈钰璟听孩子父母讲述时,心里一边为孩子这么小不幸过世而惋惜,一边想:设计好这块墓碑,或许能帮助家属完成心理告别,缓解他们的悲痛。

 

最终,在与家属交流后,沈钰璟把兔子、蒲公英种子、橄榄树枝等丰富的元素设计进去,做成了一个好看又温馨的墓碑。沈钰璟建议家属可以在主碑上留下墓志铭,于是,孩子母亲找出了他写于甲辰年(2024年)的书法——“感恩有你”,这是母亲节那天,小男孩亲手写给妈妈的字。

 

“碑上就照着他的字迹刻进去,青涩的笔迹却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每次靠近这个墓碑,我真的感到爱的能量。”沈钰璟告诉记者,在安装这块墓碑的时候,大家万分小心,生怕碰坏了任何一个地方。下葬当天,孩子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到了现场,沈钰璟看到孩子妈妈忍住悲伤,轻轻地说:墓碑还挺好看的。

 

3月14日,小男孩入住“新家”,这里绿树环绕,小鸟低语。“每次看到他的碑上刻着的字,我心里都很柔软,默默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被爱包围、也能和动物做好朋友、还能住进猴面包树——他生前说猴面包树能住人。”沈钰璟说。

 

墓碑03.jpg


“每设计一块墓碑,就会聆听一段独特的人生故事。”沈钰璟告诉记者。工作三年,她已完成130多块定制墓碑设计,墓碑主人最小的才10岁,最大的有90多岁。最远的逝者来自新疆,她的丈夫每年冬至和清明,都会从新疆来到杭州扫墓,带上一束爱人最喜欢的白色百合。

 

跟着沈钰璟穿梭在径山竹茶园,记者见到多块有特色的定制墓碑。

 

有一块碑设计成蒙古包风格,碑前两只石雕小羊,沈钰璟告诉记者,这位逝者来自内蒙古,早些年跟着孩子来到杭州并定居,时常记挂故乡,所以设计中加入了这些元素;另一块墓碑,下面合葬着一对爱旅游的恩爱夫妻,碑上幽默地刻着一句话:“这回去哪儿了?”同样是沈钰璟设计,她说,这对夫妻一生走过了很多地方,这句墓志铭是他们的孩子亲手写下来,让刻字师傅雕刻上去的,“看着这些墓碑,我马上就回忆起设计对接时,家属们真情流露的画面。”

 

墓碑需要设计吗?

 

沈钰璟是余杭径山人,大学专业是景观设计,在设计院干了一年设计后,觉得日复一日的加班看不到尽头,于是跳槽到离家很近的径山竹茶园,成为一名墓碑设计师。

 

“一开始同学们都很难理解我为什么要做墓碑设计师,即使到现在,跟人介绍自己的职业,仍有不少人都会疑惑:墓碑不都是统一的吗,还需要设计?”

 

沈钰璟没有回答,而是带着记者来到一块墓碑前。

 

墓碑04.jpg


这块主碑是一个缠绕的环状铜件,从各个角度看,缠绕着的线条,都能形成心形。沈钰璟解释,它的主题是“永恒的爱”。

 

环状铜件下方,是花岗岩石材书本堆叠造型。这是因为逝者和家人常一起阅读各式书籍,还共同探讨其中含义。

 

左侧的设计颇为独特,是一个信箱。沈钰璟说,墓碑主人蔡叔叔年轻时和妻子于阿姨书信来往,那些充满爱意的信件,于阿姨还保存着,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因此信箱设计是象征两人的爱情。

 

墓碑05.jpg


“于阿姨来验收墓碑的那天,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流,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向我表达感谢,她说:我们老蔡肯定喜欢。”沈钰璟透露,这块墓碑是她三年来很有纪念意义的设计,因为于阿姨一家非常认可她的设计,让她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

 

“很多家庭,都像小男孩家、蔡叔叔家一样,特别有爱,所以墓碑不应该是冰冷的,应该传递着家人的爱。我每次设计就是想尽力实现流淌的爱意。”沈钰璟说,设计了130多块墓碑后,她越来越认识到,“墓碑是需要设计的,好的墓碑,是把冰冷的石材转化为有温度的表达,它可以摆渡思念、延续爱意,在生者和逝者之间架起桥梁。”

 

沈钰璟告诉记者,每一次设计,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在设计过程中,她会与家属深入沟通,从逝者的职业、性格、爱好、生活经历中提炼元素,有的沟通过程长达5个月,有一位已经沟通了3年。

 

三年来,随着个性化需求逐年递增,沈钰璟观察发现,许多家属不再满足于简单刻字或传统方正墓碑,而是追求自然景观融合、个性化雕塑甚至交互式设计。

 

“这种变化是社会对死亡态度的转变——从禁忌回避到坦然纪念,我看到家属们呈现出越来越有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年轻一代能用创新与温情对殡葬文化带来积极的变化,那么我这份工作存在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更应该做好每次设计。”沈钰璟说。

 

而径山竹茶园打造的绿色生态纪念园区与人文艺术化的建设理念,也给了沈钰璟非常大创作的空间。 园区巧妙保留了原有的树林与茶园,依山傍水,巧妙布局,使得每一座墓都隐于茶丛,藏于林间,达到了“是墓不见墓,见墓不识墓,识墓不惧墓”的奇妙境界,也让更多个性化的栖息地得以和谐共融。

 

珍惜当下 每一天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墓碑06.jpg

沈钰璟 杭州径山竹茶园墓碑设计师

 

与生死频繁对话三年,沈钰璟对生命的理解也在默默发生变化。

 

“人生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前提是活着。”沈钰璟说,刚开始做墓碑设计师时,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后来见得多了,明白死亡是必然要面对的,生命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个人都应该有生命价值觉醒,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每一天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虽然30岁都还没到,但沈钰璟也曾设想过自己的墓碑。“我不希望我的墓碑是传统方方正正的一块,最好是一块自然石,上面不要有传统的排版,只需要刻我的名字就好,让人知道我来过这个世界。墓碑边上,再种一些五颜六色的小花,归于自然就好。”

 

杭州径山竹茶园

 

墓碑07.jpg


杭州径山竹茶园将传统的书院文化与现代的殡葬理念巧妙融合,以生态环保为核心,打造了一个集藏书、讲学、园林、祭祀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文纪念园。园区坚持“是墓不见墓,见墓不识墓,识墓不惧墓”的建设理念,保留当地原始生态风貌。同时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殡葬的号召,推出了多种节地生态葬方式,每一座栖息地都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既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又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成为让逝者得以安息的宁静之地,更是生者探寻生命意义、感悟人生哲理的精神家园。

 

园区内的“竹茶书院”将传统文化与田园生活完美融合,设有琴棋书画、茶竹香花等丰富的国学文化体验项目,让客户充分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如今,径山竹茶园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备受欢迎的团建聚会、会议活动等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成为了杭州文农旅IP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