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时间:2025-05-30
编者按:
陪伴在前,山海在后~
95后文娱活动师葛倩吟
从日本留学归来投身养老行业
以戏剧管理专业背景和音乐治疗的跨界实践
为银发长辈注入活力与温情
非洲鼓的律动唤醒沉睡的肢体
《甜蜜蜜》的歌声叩响记忆的门扉
在这里,音乐不再是简单的音符跳动
而是连接记忆与欢乐的桥梁
她用专业与温度唤醒长辈的潜能
让每一段人生故事
都能在尊重和陪伴中找到心灵的港湾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清晨,北京市东城区泰康之家·和平府社区里传来经典老歌《甜蜜蜜》的乐曲声,阳光透过窗户将社区二层的活动区域照得温暖明亮。上午10点,20余位社区长辈在护理师的陪护下陆续抵达,按照习惯围坐在一起。
和平府社区文娱活动师葛倩吟开始为长辈们分发非洲鼓、沙锤等乐器,并在欢快的伴奏声中,带领长辈们随着音乐律动。长辈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跟着葛倩吟的引导拍手、唱歌、游戏......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而他们,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陪伴”在前,山海在后
自小就热爱音乐和艺术的葛倩吟,学习过多种乐器——钢琴、古筝、吉他、架子鼓、口风琴......都能熟练演奏。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毕业后,她考取了日本一所音乐大学的研究生。原以为会走上艺术道路,却意外在这条路上“走偏了”。“日本很早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养老和医疗方面发展比较成熟。”留学期间,她看到当地养老机构在音乐治疗方面的做法,例如通过音乐促进大脑活跃、帮助肢体康复等,了解到音乐更广阔的作用和可能性,于是选修了音乐治疗课程和相关的心理学、医学知识。
葛倩吟 泰康之家·和平府文娱活动师
“我还是希望能先陪伴亲人,等未来再去奔赴远方,也是一个很好的人生选择。”走出校园,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奔赴“远方”开拓事业,等稳定后再照顾父母。但硕士毕业的葛倩吟却选择了回国,以便留出更多时间陪伴亲人。
“本来没有打算回国,但是那几年奶奶患上了轻度帕金森症,我也能很深刻地感受到家人身上的岁月变化,对时间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出于对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葛倩吟认为自己的艺术背景也会在此领域拥有广阔的空间,因此选择回国投身养老服务业,通过校招成为泰康之家·和平府的一名“文娱活动师”。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综合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泰康之家·和平府于2024年7月开业,依托机构养老辐射居家养老的模式实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具备综合服务(统筹调度)、老年学堂、社区(友邻)餐厅、医养服务、托养服务五大服务空间及职能。其中托养服务区共设有床位155张,主要收住半失能、失能、失智长者。截至目前,已经入住超过70位长辈,平均年龄80岁以上。为全面满足长辈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泰康之家也非常重视引入具有多元化专业背景的养老人才。
“陪伴”在前,山海在后!决定把“陪伴”事业前置的葛倩吟和正需要“陪伴”的长辈们,在泰康之家·和平府实现了双向奔赴。
“陪长辈玩”这件事,我们是专业的
“陪长辈玩乐也能成为一种职业?”对于别人的疑惑,葛倩吟笑道:“可不要小看文娱活动师,这是个专业活儿。对长辈们来说,活动是互动的过程。通过参与活动,长辈们能够和同龄人充分交流,也能融入活动氛围,获得社交感和参与感。”在泰康之家,文娱活动师们需要运用多种活动方式让长辈们得到精神滋养,如音乐疗法、怀旧疗法、游戏疗法、艺术疗法等。“其中很多都是专门用来应对认知症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疗法,可以起到延缓疾病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作用。”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位爷爷,因为患有认知症,平时也不怎么说话,甚至连很多亲人都记不清了。有一次,我为长辈们做音乐疗愈,唱起邓丽君的《甜蜜蜜》。爷爷突然跟唱起来,还能随着节奏拍手。一曲结束,爷爷激动地落下泪来。”葛倩吟回忆起来长辈们的疗愈故事,感触深刻。“音乐疗愈能够带动长辈的思维,还能让他们动起来,锻炼手脚以及眼睛的协调性。长辈熟悉的歌曲,还可以刺激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具有一定的疗愈功能。”
“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所有参与者各方面的情况和需求。”葛倩吟介绍道,在活动策划和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小心翼翼”。“如果长辈只有一只手能活动,就要避免给他们需要双手演奏的乐器;也不能带长辈进行过于复杂的活动,以避免长辈产生失落感。”
“我挺喜欢这种音乐形式。”参加活动的居民罗奶奶快80岁了,曾因脑梗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于2024年7月入住泰康之家·和平府。她说:“这里每天都组织各种活动,有唱歌、诗词欣赏、看电影、做手工等,让我们觉得不孤单。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而且符合老年人的体力。”
而90多岁依然健康状况良好的于奶奶,同样也已经入住数月。对她来说,中心的活动“不单调”,通过“玩玩唱唱”,为养老生活增加许多开心时刻。同时,距离大女儿家不远、女儿能够经常前来看望,这是于奶奶眼中泰康之家·和平府的另一个优点。
“每位长辈都是一本深厚的书,你要走进去”
在和平府,葛倩吟总是能和长辈们“打成一片”。她有自己的秘诀:“很多人把长辈当孩子,但是我觉得孩子像一张白纸,等你去描绘、去带领。而长辈们更像是一本深厚的书。他们有很深厚的阅历,需要你去学习,去走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每一位长辈,要让他们都有参与感、成就感,如果有长辈积极性不高,也需要一对一地了解原因、接受意见反馈,从而为长辈进行个性化的文娱活动服务。”
“毕奶奶以前书法写得非常好,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笔法和力度控制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有一段时间,奶奶非常失落,也不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我就会过去跟她聊天,陪伴她逐渐接受现在的变化。”葛倩吟讲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长辈会感到失落和不安,也需要及时洞察长辈们的情绪,多陪伴与沟通。“奶奶说我是她最年轻的朋友,还会唱评剧给我听,跟我分享她的人生故事,我也从中学到很多!”
如果说文娱活动师这一职业的出现,是当代养老观逐渐重视长辈多元需求的结果,未来的养老业发展可能会带来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新兴职业。葛倩吟认为,对于未来养老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更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把握长辈的兴趣,赢得长辈的信任,为不同需求、不同经历的长辈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面对社区长辈丰富多样的对精神文化需求。如今,葛倩吟又尝试起更多的个性化活动形式,比如戏剧疗愈。联合对戏剧感兴趣的长辈们一起组织起剧本围读、戏剧鉴赏。通过这些形式逐渐地走进长辈们的世界,不仅让葛倩吟能够发挥所学特长,也让长辈们也有了很多的快乐和价值感。“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非常小心地把控,在长辈的需求和专业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于未来,葛倩吟信心满满。她说:“我很幸运,一毕业就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与长辈们双向奔赴!”